謀劃實施總投資108.8億元敬業集團產品結構升級及特種鋼寬厚板項目等10個鋼鐵產業轉型項目,全力推進鋼城路南延及跨冶河大橋項目等23個城建項目建設,重點實施食用菌制菌等50個鄉村振興產業項目……
今年以來,石家莊市平山縣堅持“項目為王”理念,重點圍繞工業、城建和農旅3方面發力,堅定不移抓招商、上項目,抓更新、提品質,抓鞏固、強支撐,爭列省市重點項目16個,謀劃實施總投資664億元的72個億元以上項目,扎實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夯實經濟發展根基、建設美麗山水新城、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以實干實績為全市經濟總量過萬億貢獻更大力量。”平山縣委書記張前鋒表示。
強工業 ——延鏈補鏈強鏈壯大產業集群 9月20日,在敬業集團260萬噸涂鍍板二期項目現場,剛投產的冷軋罩退生產線旁,一卷貼著大紅標簽的銀色冷軋鋼卷格外顯眼。 “那卷帶鋼就是8月31日生產線投產后生產的第一卷產品。”河北敬業高品鋼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岳凌楓介紹,這條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厚度不超過2.5毫米,主要用于中高端建材、家電、五金制品及汽車結構件用鋼。 面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如何讓鋼鐵企業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增加收益,平山縣將目光投向鋼材精深加工,支持敬業集團建設總投資100億元的鋼鐵精深加工產業園,先后實施3D打印、精密制管、冷軋等一大批工業項目。 “以冷軋生產線為例,冷軋板、鍍鋅板、鍍鋁鋅、鋅鋁鎂板、彩涂板等產品,每噸售價比熱軋鋼板高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岳凌楓說,260萬噸涂鍍板項目明年4月全部建成后,集團將形成燒結、煉鐵、煉鋼、熱軋、冷軋全流程產業鏈,可消化集團50%的熱軋產品。 從小批量進行鋼構件、管件生產,到大批量進行冷軋延伸產業鏈,敬業集團鋼鐵精深加工之路越走越堅定。 為加快在高強度機械、汽車、船舶等領域和大型石油、橋梁等工程中布局,敬業集團今年5月啟動實施了總投資108.8億元的產品結構升級及特種鋼寬厚板項目。“為保證項目盡快上馬,縣里成立工作專班,由縣委主要負責同志牽頭,專門協調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類問題。”該項目負責人馮志鵬介紹,目前,車間鋼結構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封閉施工,預計10月底將實現車間全封閉,工期比預想縮短一大截。 “聚焦鋼鐵主導產業,平山縣今年先后實施260萬噸涂鍍板二期項目、產品結構升級及特種鋼寬厚板項目、廢鋼循環利用項目等總投資160億元的10個鋼鐵產業轉型項目,進一步延伸鋼鐵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平山縣發改局副局長馮立新介紹,該縣還圍繞先進裝備制造、電力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總投資15億元阿特斯光伏綠色組件生產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謀劃投資68億元西電四期火電機組擴容項目、投資12億元國電投儲能設備制造項目等多個重點項目,工業發展后勁越來越足。 美縣城 ——補短板提品質打造發展引擎 李艷慧有句口頭禪:“累并快樂著!” 身為平山縣城建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她每天奔波在城建項目施工現場,有忙不完的事。見證一個個公園、綠地建成投用,她十分開心。“走在市民文化廣場上,看著老人們快樂地跳舞,孩子們跑來跑去,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環境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2021年以來,平山縣按照“新城區做乘法,舊城區做減法”的思路,解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城市功能布局不均衡等突出問題,重點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項目,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 圍繞主城區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等問題,平山縣高標準規劃建設冶河南岸片區,啟動總投資4.4億元鋼城路南延及跨冶河大橋項目和占地66.33畝的冶河南岸公園項目,配套建設了北京育英小學平山分校等一批學校、綜合場館和商業綜合體,積極推進南環路新建項目,拉開城市框架。 在持續開展私搭亂建、違章建筑清理整治,利用騰退土地,謀劃建設公園綠地、基礎設施的同時,平山縣在舊城區補短板、提品質,謀劃實施供水管網、道路提升改造等一批城市更新項目。“今年以來,我們對平光大街、富民南街、北外環路等道路實施提升改造,進一步提升縣城交通建設管理水平,讓群眾出行更便捷、更舒心。”平山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王素龍介紹,該縣還投資3億元啟動橋西污水處理廠項目,完成總長101公里排水管網建設,城區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實現全覆蓋。 同時,為了提升城市內涵,平山還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融入城市更新和建設,實施文廟區域、冶河東路商業街區等提升改造工程,并高標準建設了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光祿山公園。 興鄉村
——促進農旅融合培育富民產業
板山村會做農家飯的楊立濤,最近應聘到紅崖谷景區當上了民宿管家。 9月20日臨近中午,在紅崖谷景區“隱士居”民宿小院,她正忙著給客人準備午飯。“中午有8位客人,我備好了五涼、五熱,主食準備的腌肉手搟面和炸油鬼,全是咱平山的地方美食。”楊立濤說。 除了根據客人需求做好特色農家飯,楊立濤每天還認真打掃房間,收拾庭院衛生。“咱這里景色美,讓游客玩得開心,服務更要跟上,得讓他們吃得可口、住得舒心。”44歲的楊立濤說,端上這碗“旅游飯”,每個月掙4000多塊錢,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 在平山,現在像楊立濤這樣的人比比皆是。近年來,平山縣立足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堅持把旅游業作為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綠色崛起的主導產業,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由旅游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景點旅游型向全域旅游型、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升級。 “目前,平山縣已經形成以西柏坡紅色旅游為龍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旅游從業者8萬多人。”平山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齊正平介紹,今年1月至8月全縣共接待游客1364.0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98.14億元。 與楊立濤在家門口就業不同,封許大齊村村民許會龍在崗南鎮西河溝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基地承包了3個大棚,種起香菇。“基地提供菌棒和技術,還高于市場價收購,咱按要求管理就行。”許會龍算了一筆賬,以一個大棚為例,他從今年3月開始種,種完第一季就掙了近6萬元。 為了做大食用菌產業,平山縣在西柏坡鎮西溝村、崗南鎮西河溝村和平山鎮煙堡村建設了3個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基地,并依托培元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年產3000萬菌棒的平山縣食用菌制菌中心,正在全力創建國家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園。 在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的同時,平山縣還大力發展山地蘋果、設施蔬菜、中藥材、現代畜牧、休閑農業等特色農業,今年重點謀劃實施總投資27億元的食用菌制菌、默然肉牛養殖、滹沱河高端設施蔬菜等50個重點產業項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依托平山‘紅綠古溫’資源稟賦,實施駝梁等重點景區改造、溫塘精品民宿等項目,加快建設平山1號公路,帶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真正讓平山旅游成為‘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時尚標桿。”張前鋒說。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