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隨著“碳達峰碳中和”、“保供穩價”等相關政策及措施的推出,大宗商品市場預期變化頻繁,價格也表現出明顯的波動。尤其在涉及民生和工業的煤炭行業,由于各項政策與執行措施的階段性錯配,導致碳元素價格出現暴漲暴跌,也給相關企業主體帶來了較大的經營風險。在此背景下,美爾雅期貨及其子公司通過各種方法,引導企業積極、合理利用期貨工具,最終達到優化經營利潤的效果。
2020年6月底,山西地區4.3m焦爐淘汰工作執行前夕,市場普遍預期焦化利潤即將擴大。在美爾雅期貨建議和撮合下,本地某洗煤廠A、焦化廠J以及期現貿易商D一起合作相關項目,旨在利用基差貿易模式來實現降本增收的效果。具體來說,某洗煤廠A與焦化廠J的煉焦煤購銷合同由原來的一口價改為“期貨+基差”點價,同時焦化廠J與下游期現貿易商D也簽訂類似的焦炭基差點價合同,兩個合同都由買方進行點價,賣方自主套保。合同存續期間,三方的點價套保策略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于焦炭價格率先上行,下游期現貿易商D率先將部分貨物進行點價鎖定成本,此時焦化廠J順勢向上游洗煤廠A進行點價,從而鎖定部分加工利潤。第二階段:焦煤基差走弱,焦煤廠銷售利潤擴大,洗煤廠A在盤面先開立空單,鎖定銷售利潤。而由于盤面焦化利潤持續擴大,焦化廠J在期現貿易商D第二次點價時并未著急向上繼續點價,而是待到焦煤期貨出現明顯回調時,選擇點價鎖定相對低價成本。在焦化廠J點價的同時,焦煤廠A平掉期貨空單頭寸,盤面平倉盈利彌補了現貨相對低價結算的損失。
從項目最終結果來看,產業鏈上中下游都得到了不同幅度的實惠。對于洗煤廠,由于焦煤基差出現明顯下跌,導致基差利潤向上游傳導,洗煤廠利用期貨進行盤面賣保,相當于在高位鎖定了大幅超額利潤;對于焦化廠,由于整體盤面焦化利潤的擴大,讓其加工利潤較傳統一口價模式仍有小幅擴大;對于下游期現貿易商,由于提前使用焦炭合同點價權鎖價,在后期焦炭價格大幅上行的背景下,擴充了原有的貿易利潤。而從本質上來講,該項目實際上是通過基差貿易結合盤面套保方式,對焦煤基差、焦炭基差、盤面焦化利潤三個頭寸進行交易,在原本單邊價格風險已降低為基差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散了單個基差頭寸風險,從而提升整個項目的成功概率,最終實現三方共贏的局面,為企業建立內部風險管理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