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山東省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疏港鐵路特鋼園區站內,一批從日照港運來的鐵礦粉正在卸貨。疏港鐵路是臨沂港的對外運輸樞紐,是順應國家“公轉鐵”政策、踐行國家物流融合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
近日,“港口雄開萬里流”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臨港疏港鐵路特鋼站,看這一項目如何發揮“近海臨港”優勢,打通聯運、轉運銜接“最后一公里”。
“我們裝卸的是到達山鋼永鋒鋼鐵的鐵礦粉,共50車3300噸左右,正通過新能源車倒運。”臨港疏港鐵路特鋼園區站副站長牟晉京告訴記者,150多臺新能源車24小時待命,電池5分鐘之內就能更換完畢,貨物及時轉運,第一時間滿足了企業的生產需求。
2018年,山東省政府在臨沂臨港區布局了1400萬噸鋼鐵產能,給臨沂臨港區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人員運輸與貨物運輸爆發式增長,以前,從臨沂港到達臨港開發區的車輛每 天約有20000多輛,交通、環保壓力大。
因此,跳出傳統港口范疇,打造更高平臺和萬能接口,成為當務之急。疏港鐵路應運而生。
疏港鐵路開通運營以后,從嵐山港、嵐橋港到臨港疏港鐵路的貨物運輸全部通過鐵路,大大減輕了公路和環保的壓力,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了企業和港口的雙贏。到8月初,原材料運輸超過260萬噸,甚至還實現了貨物由港口到企業的直通運輸。
港口貨物通過疏港鐵路運送到臨港鐵路園區站再轉運到各企業廠區,開啟了臨港陸海聯動、海鐵直運、多式聯運的新紀元,進一步串聯起臨沂臨港區精鋼基地30多家上下游企業,形成直通港口鋼鐵運輸快速通道,打通聯運、轉運銜接“最后一公里”。
“我們通過臨港疏港鐵路,實現了港口到企業的直通運輸,可以節約三分之一的運輸時間,減少運輸成本三分之一左右。”牟晉京說。
運輸成本降低的同時,環保成效也體現出來。“由嵐山港運到我們這里的礦粉主要通過新能源車運送到企業,現在我們這里有150多臺新能源車,零污染、零排放,用起來也非常方便,電池5分鐘之內就能更換完畢,能夠及時保證我們的貨物轉運,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
截至目前,臨港疏港鐵路吞吐量已經達到260多萬噸,今年全年計劃在500萬噸左右。下一步隨著臨港1400萬噸不銹鋼企業的落地投產,臨港疏港鐵路的運量預計將達到5000萬噸。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