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閩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你單位報送的由福建省冶金工業設計院有限公司編制的《三鋼集團產能置換(泉州閩光部分)及配套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本)》(以下簡稱《報告書》)及申請審批的報告收悉。經組織專家評審并征求泉州市安溪生態環境局意見,現批復如下:
一、三鋼集團產能置換(泉州閩光部分)及配套項目位于安溪縣湖頭鎮,根據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同意三鋼集團產能置換方案的復函》(閩經信函產業〔2017〕1173號)和《福建省投資項目備案證明(內資)》(閩工信備〔2019〕C090015號),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鐵水228萬噸,不增加煉鐵產能。主要建設內容為:在泉州閩光鋼鐵現有廠區內的原燒結和球團場地,新建煉鐵1200m3、1250m3高爐各1座;在主廠區與在建燒結改建項目間新增地塊內,新建1座12萬m3高爐煤氣柜等公輔系統,同時,淘汰2座550m3高爐和1座1000m3高爐,拆除現有3萬m3轉爐煤氣柜,停用現有10萬m3高爐煤氣柜。項目生產設備和工藝以報告書核定為準。
根據《報告書》評價結論、專家評審結論及泉州市安溪生態環境局意見,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泉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修訂)》等國家產業政策;項目選址符合《安溪縣湖頭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其規劃環評要求。項目建設和生產在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主要污染物削減措施,采取最嚴格的環境管理制度、環境監控措施后,污染物可達標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符合總量控制要求,環境風險可控。在項目嚴格落實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同意三鋼集團產能置換方案的復函》(閩經信函產業〔2017〕1173號),確保改建項目完成后,鋼鐵產能不發生變化的基礎上,經綜合考慮,我局原則同意該項目按照《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以及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進行建設。
二、項目實施過程中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環保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定位,以及全流程全過程超低排放的理念,進一步優化平面布局、工藝路線和設計方案,選用優質原輔料,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對標國內外同行業先進能效水平,強化各裝置節能、降耗、減排措施,確保企業清潔生產在優于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基礎上持續提升,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碳的排放。
(二)以新帶老,進一步完善廠區污水及雨水收集、處理和回用系統,進一步提高污水回用率。高爐煉鐵項目生產廢水全部循環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經處理納入廠區現有污水處理站,經處理達到GB13456-2012《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2新建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和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后排放。
(三)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強源頭控制,采用清潔低硫原料、燃料,嚴格落實《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高爐礦槽、出鐵場、焦炭烘干(使用熱風爐煙氣的干燥氣)、高爐噴煤等工序的產塵廢氣采用脈沖布袋除塵器并選用高效的覆膜濾料;高爐煤氣采用“重力除塵+覆膜濾袋袋式除塵+精脫硫”治理技術;高爐熱風爐采用凈化后的高爐煤氣作為燃料+低氮燃燒工藝。
2.加強無組織廢氣收集治理。煤、焦炭、燒結礦等物料應采用密閉料倉或封閉料棚等方式儲存,采用皮帶廊道等密閉輸送;煉鐵工序的物料破碎、篩分、混合等設備應設置密閉罩并配備除塵設施;高爐爐頂上料、礦槽、高爐出鐵場等產塵點應全面加強集氣能力建設,出鐵場平臺應封閉或半封閉,鐵溝、渣溝應加蓋封閉,有效提高粉塵廢氣收集率,產塵點及車間不得有可見煙粉塵外逸。
大氣污染物有組織、無組織排放均需滿足《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超低排放指標限值和無組織排放控制要求;高爐噴煤廢氣污染物排放執行GB28663-2012《煉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2排放限值。廠界顆粒物濃度執行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
3.加強監測監控、視頻監控設施建設。排氣筒高度應達到環評要求并符合相關規定,高爐礦槽、高爐出鐵場等安裝自動監控設施;綜合料場出入口、高爐礦槽和爐頂區域等易產塵點,應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施;主要產塵點周邊、運輸道路兩側布設空氣質量監測微站點,并做好監測記錄。
4.改建煉鐵工程投產后泉州閩光全廠環境防護距離為:主廠區東側廠界(臨凈水站)外200米,主廠區南側廠界(臨制氧站)外30米,主廠區西南廠界(臨現有煉鐵車間)外370米、主廠區西南廠界(臨專用鐵路)外500米,主廠區西北廠界(臨料場)外250米,新燒結廠區東南廠界外140米、新燒結廠區南側廠界外90米、新燒結廠區西北廠界外180米的包絡線范圍,包絡線范圍以報告書劃定范圍為準。在上述環境防護區內不得有居民區、學校、醫院、行政辦公和科研等環境敏感目標。
(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嚴格按《報告書》提出的防滲措施要求,落實地下水污染防控,加強防滲設施的日常維護,防止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建立完善的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制度,嚴格按照環評和相關技術規范要求落實土壤和地下水監測計劃,一旦出現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和應急措施,減少對土壤和地下水的不利影響。
(五)做好固體廢物的收集、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貯存、處理和處置,規范建立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加強全過程規范化管理,確保不造成二次污染。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盡量實現全部綜合利用,高爐水渣、各工序除塵灰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返回燒結系統或外售綜合利用;危險廢物應規范收集、貯存,并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或回收利用。
(六)落實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優化高噪聲設備布局,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采取消聲、隔聲、減震等措施減聲降噪。臨莆永高速和省道307線側廠界,廠界噪聲執行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4類標準要求;其余廠界噪聲執行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3類標準要求。
(七)環境風險防范。按規范要求做好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工作,制定風險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以新帶老,主廠區設置足夠容積的事故應急池,主廠區事故應急池(含初期雨水收集池)總容積不小于5050m3,配備完善的事故廢水攔截導流設施,確保事故廢水的有效輸送和收儲;高爐煤氣柜等涉氣風險物質的存儲、輸送和使用區域設置氣體泄漏自動檢測及報警裝置,確保有毒有害氣體泄漏事故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配備相應的應急防范設施、儲備足夠的環境應急物資和應急裝備,定期開展環境應急演練,提升突發環境風險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八)按《報告書》提出的監測計劃,開展水(含雨水)、氣、地下水等項目的常規監測,按要求開展土壤監測。加強企業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按照《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及時主動公開企業環境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加強宣傳與溝通工作,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渠道和平臺,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保護訴求。
(九)碳排放管理。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節能降碳的政策、意見,強化節能降耗、優化減污措施,確保企業能效達到行業標桿水平,嚴格控制單位產品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預留增設碳減排措施的空間和接口,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控制。
(十)以新帶老,完成現存環保問題整改。按照《報告書》提出現有工程、在建工程主要環保問題,盡快完成廠區雨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并設置足夠容積的初期雨水池、事故應急池等環保措施整改工作。
(十一)項目建設應同時符合國土規劃、安全、消防、衛生、水利等部門相關要求,加強生產過程的環境管理,確保各項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三、三鋼集團產能置換(泉州閩光部分)及配套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
SO2≤94.1t/a(總量控制指標較現有排污許可證減少218.85t/a)
NOx≤322.56t/a(總量控制指標較現有排污許可證減少616.28t/a)。
四、項目應根據《報告書》提出的環保對策措施和批復要求,做好各項生態防范和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執行配套的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保“三同時”制度。
(一)初步設計階段應進一步細化環境保護設施,施工及運營過程中應切實投入資金,做好各項污染防治工作,同時,開展項目環境監測。
(二)項目《報告書》經批復后,若工程建設的性質、規模、地點等發生重大變化,應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
(三)項目竣工后,你公司應當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驗收過程中,應當如實查驗、監測、記載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和調試情況,不得弄虛作假,并依法向社會公開驗收報告。
五、請安溪縣人民政府及自然資源與規劃等相關部門應做好項目防護距離范圍內的用地規劃控制。
六、請泉州市安溪生態環境局負責項目日常環境監督管理工作,泉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按全鏈條環境監管要求,做好該項目環保“三同時”監督檢查。請你單位在收到批復后一個月內將經批復的環評文件報泉州市安溪生態環境局,并自覺接受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
泉州市生態環境局
2022年12月28日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